研究生专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6-04-08浏览次数:2510

报告题目:纳米功能材料多场耦合性能和调控
 
报 告 人:郭万林教授
 
所在单位:纳智能材料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纳米科学所
 
报告时间:2016年4月15日(周五)下午四点
 
报告地点:仙林校区化学楼H301报告厅
 
报告摘要:随着空间尺度向纳米、分子尺度深入,时间尺度也进入纳秒至飞秒范围,能量更是由宏观尺度的焦耳量级锐减18个量级到纳米尺度的安 (10-18)焦耳量级。在这一尺度下,力电磁光热等外部作用与由电荷、分子轨道、电子结构和电子自旋态构成的物质的局域场处于同一能量尺度,外场与物质的局域场间存在强烈耦合,使得在宏观尺度只有少量材料才具有的力-电-磁-光-热耦合性质在一般纳米材料结构系统中广泛存在,成为纳智能材料器件技术创新的基础。
 
这里,1)结合我们低维纳米材料的力学、力电耦合和力电磁、力光电耦合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方面的体会,介绍相关研究进展;2)通过典型的IV族碳、III-V族氮化硼、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黑磷,尤其是新涌现的硼等二维纳米材料结构的力电磁耦合分析,介绍这一领域的物理力学理论研究近期的进展;3)介绍石墨烯等二维和三维纳米结构的制备、结构演化和一些有趣的宏观物理力学行为,如源于自发相变的亚纳米结构的自上而下制造的概念和技术突破,尤其是基于石墨烯的流-电能量转化新效应和传感新概念。最后,结合近年来纳米技术、智能系统和神经科学领域的进展,探讨从前瞻性科学探索向系统性技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郭万林,博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教授。1981-1991年在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学习并获得飞机结构与强度学士、固体力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1-2000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力学学科做博士后、副教授、教授。2000年以来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特聘教授,现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纳米科学研究所所长,纳智能材料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机械结构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bv1946伟德官网兼职教授。他长期从事工程与材料力学的前沿研究,建立了飞机结构三维损伤容限设计方法,对低维纳米功能材料力电磁耦合的物理力学行为与能量转换机制等前沿问题,结合纳米管、纳米线、石墨烯以及新型二维纳米材料体系等,开展了积极的物理力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在Nat. Nanotech., Nature Communications, Phys. Rev. Lett., Adv. Mater., J. Am. Chem. Soc., J. Mech. Phys. Solids等 SCI 源刊物发表论文 260余篇,获国家专利10余项。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99年评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和徐芝伦力学奖,2013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