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学科党支部举办基金申请经验分享会 助力教师备战2025年自然科学基金申请

发布时间:2025-03-31浏览次数:10

202537——正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进入冲刺阶段,为提升学科教师基金申请质量,物理化学学科党支部特别策划并组织了一场基金申请经验分享会。活动邀请了本支部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祝艳教授,以及新近获得青年基金的沈辰阳博士担任主讲嘉宾;两位教师结合自身经验,给出了一场干货满满的辅导报告。这次分享会引起了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青年学者们的广泛兴趣,化学楼C308会议室座无虚席。

作为多次主持国家级项目并参与基金评审的专家,祝艳教授围绕基金申请的核心环节展开系统讲解。她首先强调“精准定位研究领域”的重要性,指出“方向需兼具创新性、前沿性及可行性”。在谈及申请书撰写技巧时,祝艳以“摘要”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项目摘要与论文摘要的本质区别:“项目摘要需在有限篇幅内清晰传递研究的必要性、路径设计、关键科学问题及预期目标,语言必须高度凝练。”

为帮助教师直观理解,祝艳以本人获批的基金申请书为范例,逐项拆解“科学问题凝练”与“创新点提炼”的要点。她指出,基础研究应围绕关键科学问题展开,而创新点则需避免空洞描述,通过对比现有方法或理论,突出研究方案的独特性与价值

针对教师们普遍关注的“评审关注点”,祝艳结合评审经历,揭示了影响基金申请结果的一些细节。例如,“代表性成果的选择需紧扣项目主题,突出个人学术标签;团队构成应体现优势互补”;“技术路线的逻辑连贯性、研究基础与目标的匹配度,是评审专家判断项目可行性的重要依据”。此外,还就申请书中常见的表述模糊、重点不突出等问题,提出了针对性修改建议。

接下来,沈辰阳博士的分享带来了新鲜出炉的实战经验。他将自己新获批的项目申请书作为教学标本,拆解出了自己的写作逻辑:立项依据构建非做不可的学术势能,特色创新打造非同凡响的技术标签,研究方案体现详略得法的设计智慧,研究基础彰显非我莫属的团队优势。沈博士认为,一个好的申请书,申请题目应引人入胜,立项依据要集中深刻,研究内容需简明扼要,操作方案详实可信。

分享会后的自由交流环节气氛热烈,与会教师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两位老师的讲解既有理论高度,又贴合实际需求,尤其是从评审角度提出的注意事项,为我们优化项目申请书提供了明确方向。”一位参与教师会后表示。物化学科党支部书记侯文华老师总结指出,此次活动是支部立足学科发展需求、服务教师科研成长的务实举措,未来将持续推出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助力学科科研再上新台阶。

本次分享会由支部宣传委员徐伟高主持,支部书记侯文华、支委马晶和杨立军参会。

 

 

文:杨立军,审核:侯文华